刁民酸菜魚 VS 踏輕酸菜魚:小玉的味蕾大評比!
嗨嗨,大家好!小玉我又來了~最近身邊的朋友都在瘋「酸菜魚」,說真的,我也超愛啦!所以我決定探訪市面上最火紅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給大家一個最真實的試吃比較。
首先,踏輕的酸菜有一種獨特的清新,像是初春的微風,吃進嘴裡整個人都覺得舒暢。而魚肉的嫩滑更是令我驚艷,真的每一口都想再來一次!
而對於刁民呢,他家的酸菜魚味道偏濃郁,有種鄉村自家泡製的感覺,超有古早味!魚肉部分也很扎實,每一口都能嚐到滿滿的肉感。
不過說到口味選擇,刁民的選擇比較多一些,每一次去都可以試試不同的口味,真的是適合喜歡嘗鮮的我~
什麼是酸菜魚?
酸菜魚這道料理不只有滑嫩的魚肉,那獨有的酸辣湯頭更是一絕!
這道魚真的是來自於重慶!起源於渝派川菜,滋味獨特,有點微辣但卻又不會覺得膩。每一口都讓人忍不住再來一口!
一般人要還原這道菜,流程是真的複雜,想要做出這樣的美味,光是食材的選擇就非常複雜!
鮮魚:選擇草魚的中段最佳,因為那裡的肉質多而且刺少,而且過油之後再烹煮會更嫩滑。
酸菜:四川的大罈醃酸菜最具特色,但其實用臺灣的客家酸菜也能煮出濃厚的風味!
湯頭:要選用風味醇厚的高湯,這樣湯頭和食材的味道才會和諧。
這些步驟小玉我看的頭都暈了,所以直接買成品回來簡單料理一下就好啦
接下來就由我來比較目前市面上各自雄踞山頭的「刁民酸菜魚」與「踏輕酸菜魚」,來比較兩家各自的特色,各位看官可以根據你的喜好選擇就對了!
但如果小玉要挑一家的話...嘻嘻,那就要看我的完整評比囉!趕緊繼續看下去吧~
踏輕酸菜魚試吃報告
踏輕酸菜魚方便的地方就是可以直接買回家,自己烹飪,尤其小玉家裡有一個老媽在,交給他就對了,原本小玉對於酸辣的東西就比較愛好,也是抱著嘗試的心情來試試!
踏輕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首先,那自家製的酸菜湯底真的讓人驚艷!一開始喝,有點點的酸味,然後辣味就跟著上來,還有那麻麻的感覺喔!嘻嘻,不過論油和鹹的部分就不太明顯啦,所以完全不會覺得膩口。我以前吃過的酸湯、酸菜魚比起來,這家真的是更耐吃!💕
尤其它們的酸菜完全不用添加物醃製喔,只有用鹽,超級天然的啦!而且喝起來的酸味超級溫和,還能品嚐到那原始的芥菜鮮甜,超級無敵好喝!💕
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太能接受太重的酸、辣、鹹、油的口感,但踏輕酸菜魚的調味真的剛剛好,對我來說超級好吃!
踏輕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再來說說魚肉~是有帶皮的那種喔!魚肉超滑、皮有點Q,每一口都能品嚐到魚的鮮甜。而且魚肉真的好多好多,份量超足,兩人分享剛剛好,價格還很可愛喔!
再來是他們用邱家兄弟生態養殖的鱸魚熬煮的湯,口感真的有深度、有層次,讓我真的是一口接一口,停不下來!
那魚肉部分,他們用的是脆口的烏鱧魚片,而且喔,他們不用裹粉、也不用粉漿去增加重量,超級實在的!
那白肉的部分真的像我喜歡的酸菜白肉鍋,嫩嫩的,再配上那又酸又辣的湯汁,完美啊!尤其可以聞到一絲的桂花香,我都快醉了~~~
踏輕酸菜魚的門市位置
★遠東百貨-信義A13店★
📍地址:臺北市信義區松仁路58號 B3
📍營業時間:平日11:00-21:30/假日:11:00-22:00
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HAIBAO
刁民酸菜魚試吃報告
前幾天我跟姐妹淘去了超夯的「刁民酸菜魚崇德店」,妳知道嗎,人超多的啦!我們選擇了下午三點多去,但竟然還是等了一個多小時,差點讓我和姐妹們累壞了,接近五點才進去喔!
店家是兩層樓的獨楝建築,裝潢風格超級有特色!牆上寫的「不當愚民當刁民」和「刁民我驕傲」真的好有個性,感覺很潮很年輕!
當我們坐下來,座位真的很寬敞舒適,我們就坐在二樓。
我們這次點的是秘罈酸菜魚(中盛),真的,當魚端上桌,那個盤子超級美,白底藍字,我馬上拍了好多照!
不過我個人不太喜歡油條,所以幾乎都挑掉了!
刁民酸菜魚的湯底特色
那個香濃的龍骨高湯底,搭配上滑溜溜的豬五花,還有我最愛的寬冬粉和木耳、金針菇呢!而且魚片川燙得恰到好處,軟嫩得讓人忍不住想多吃幾片。最後,那一淋的刁民特有的花椒油,瞬間讓整個鍋物的味道飛起來!真的是太迷人了啦!✨🍲
刁民酸菜魚的魚肉鮮度
魚片吃起來真的Q彈又滑嫩,還有魚皮的膠質,酸度也剛剛好。不過我們還加了一些其他配料,像豬肉片、金針菇等,這樣才有吃鍋的感覺。
踏輕酸菜魚與刁民酸菜魚的終極結論評比
踏輕酸菜魚 |
刁民酸菜魚 |
|
湯底口感 |
邱家兄弟生態養殖(鱸魚骨) 的鱸魚全魚骨長時間熬煮 湯色濃白微稠 天然骨膠入湯,濃郁滑順 |
龍骨湯頭(豬骨) |
酸菜來源 |
新鮮芥菜產地直送 保證純鹽醃酸菜 色澤偏暗綠色,不加黃色素 |
以老罈鹽醃酸菜為主 |
魚肉部位 |
正統脆口烏鱧魚片450g 約3~4人份,烏鱧魚片 不裹粉,不用粉漿 去騙重量,堅持不偷斤減兩 |
烏鱧魚片 |
配方工法 |
由乙級廚師30年經驗搭配 天然乾燥桂花、雞心椒、 藤椒、青紅花椒 、調配最佳口感佐料 |
四川風味為基底進行改良 加入龍骨高湯及豬五花、寬粉、木耳金針菇、魚片及花椒油 |
踏輕與刁民的酸菜魚,每家都有其獨特之處和風味。踏輕的湯底口感細緻且醇厚,配合其特有的酸菜來源,使得每一口都有著深厚的味蕾體驗。
而刁民的魚肉部位和配方工法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湯底、魚肉和酸菜完美結合。
不過,在多方面的比較後,個人覺得踏輕酸菜魚略勝一籌,不僅在口感上更為協調,連整體的食材搭配也更具巧思。當然,選擇哪一家還是取決於個人的口味喜好,但踏輕酸菜魚確實值得一試。
板橋踏輕酸菜魚推薦身處於這繁忙的時代,我們常常渴望找到那份源自記憶深處的味覺慰藉。踏輕酸菜魚,正是這種慰藉的完美詮釋。它將酸菜的開胃與新鮮魚肉的嫩滑結合,為我們呈現一道既具有傳統風味又帶有現代創意的料理。
當你品嚐踏輕酸菜魚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那濃厚的魚湯和酸菜帶來的獨特酸香,仿佛置身於一場味蕾的盛宴。這不僅僅是一道菜,而是一段故事,一份記憶,一次與家人朋友的共聚時光。逢甲踏青酸菜魚推薦
踏輕以其獨特的烹飪手法和精選食材,確保了每一位消費者都能享受到這道料理的最佳品質。而它為忙碌的都市人提供的便捷與效率,更讓這美味成為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無需花費過多時間便能品呚家的味道。永和踏輕酸菜魚推薦
結語,踏輕酸菜魚不只是味蕾上的盛宴,更是心靈的慰藉。在這充滿變動的都市節奏中,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停下來的理由,讓我們與摯愛的人共同分享這份獨特的美味,並回味那些美好的回憶。讓踏輕酸菜魚成為你生活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帶給你無盡的幸福與滿足。中壢酸菜魚推薦
笑人生喝完酒, 給真心說明月。 有青山走人間, 問知音做大事。 >>>更多美文:自創詩
“我們都有一個家,名字叫中國……”當這曲熟悉的旋律再次在我們耳邊響起時,我們都會說,我們愛自己的祖國——中國。那么,你們真的了解中國的漢字嗎?請隨我先去第一站:“漢字的演變”吧—— 漢字的演變過程,是按時代之分的。總體來說可以分為6大板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這些一個個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出,我們的文字是從繁到簡,從象形字到符號化……它們的演變過程,使我們在書寫時,變得更加簡潔。 看了漢字的演變,就請隨我去第二站:“漢字中的‘搗蛋鬼’”吧—— 想想上一段,多么燦爛的演變過程啊!可是,在漢字的世界中,總有一些“不法分子”來“危害”我們的漢字。瞧,在我們的大街上,都出現了故意錯別字,有的用諧音亂改成語。如:無可替“帶”、終生無“汗”、一“網”鐘情、“騎”樂無窮、堅持不“瀉” ……以 上這些,是對我國漢字藝術的自我貶損和破壞。難道,我們應該理所當然的破壞它嗎?我還知道許多人被誤解了呢。我曾經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蘇女士說,那天兒子寫作文時,寫到媽媽對我的愛無可替帶(代),我說不對,沒想到他理直氣壯地說:‘商店就這么寫的。’諸如此類的事情還有很多很多,所以請我們的游客一起維護我們的語言文字吧!” 好了,這就是生字館的所有內容,謝謝大家。 >>>更多美文:隨感
時下,有一種現象真的讓筆者不敢茍同,那就是一些行人在通過斑馬線時總是慢吞吞的。盡管已經堵了一大排車,他們依然是我行我素,想怎么走就怎么走,絲毫都不會顧及他人的感受。 看,那一位時髦女郎,穿著鞋跟只有食指粗細的黃色皮鞋在斑馬線上一路闖著紅燈款款而來,把個綠燈正在放行的一長串汽車堵在了路中央,但她卻依然漫不經心,絲毫不懂得慌,絲毫不懂得怕。 看,那一位中年大叔,在斑馬線上西裝革履邁著方步,挺得老高的將軍肚不知有多氣派,任憑交通多擁擠,卻始終氣定神閑,大有“誰敢惹我誰吃虧”之勢。 看,那幾位小朋友,盯著手機在斑馬線上走走停停,禁行的紅燈早亮了也還渾然不覺。 看,那幾名美麗的志愿者,在凜冽的寒風中站在斑馬線的兩端,反復地重復著紅燈亮拉繩、綠燈亮放繩的活計,全力在維護著這“紅燈停綠燈行”的過往規則。 凡此種種,都在昭示著“快速通過斑馬線”的美德在全社會還沒有最終形成。 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是以禮儀聞名于世的文明之邦。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形成了許多高尚的道德準則、完整的禮儀規范和優秀的傳統美德。一直以來,“虛席以待”、“程門立雪”、“三顧茅廬”等禮儀典范都深為人們廣涌。 我們的先民在行走上是很講禮儀的,也是有很多禮儀的。在《禮記典禮》之中,就有“游毋倨,立毋跛,坐毋箕,寢毋伏”、“帷薄之外不趨,堂上不趨,執玉不趨。堂上接武,堂下布武。室中不翔,并坐不橫肱。授立不跪,授坐不立”等行走規范。其意思是說走路不要顯出傲慢的樣子,站著不要偏用一腳而歪斜,坐著不要伸開雙腿像簸箕,睡覺不能趴著;在布幔或簾子外走路不能小步快走,在堂上或手持貴重的玉器時不能小步快走。堂上走路應用細碎的步子,堂下走路則可以大步走。在室內走路不能雙臂張開,和別人坐在一起不要橫起胳膊。給別人東西時,對方站著,自己就不用跪著,對方坐著,自己又不宜站著。在《論語》中,關于孔子見君王時行走的規范是:“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意思是說面見國君時,就要有恭敬而心中不安的神態,徐徐步行,從容安祥。到了唐代,更是在唐律中規定“諸于城內街巷及人眾中,無故走車馬者,笞五十。”意思是在道路上車馬要讓行人。當然,我國古代關于行走的禮儀還有很多很多,真可謂是不一而足。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行走的禮儀內容也是在不斷豐富和發展的。在沒有汽車的古代社會,在人們還不知道什么是斑馬線的時候,是不可能形成如何通過斑馬線的禮儀規范的。只有到了現代社會,到了汽車時代的時候,到了車人爭道、安全出行、斑馬線上如何行走等問題越來越突出地擺在了人們面前的時候,也才迫切需要盡快形成如何通過斑馬線的好規范,也才迫切呼喚社會形成通過斑馬線的文明禮儀。 曾幾何時,我們在通過斑馬線的時候,工作人員不停地廣播“請走斑馬線,車讓人。”的確,“走斑馬線,車讓人”已成為了人們安全出行的共識,成為了一種最起碼的行走禮儀。君不見,現在走在斑馬線上,我們隨處都可以見到汽車駕駛員主動停車禮讓行人,那怕是要通行的車子都已經堵成了長長隊,也沒有任何一輛想去爭那么一分搶那么半秒。當然,這也得益于“斑馬線上的電子攝像頭”,得益于“車不讓人將會受到駕駛證罰分”的嚴厲處罰。 “車讓人”不僅是在斑馬線上,而且在車輛行駛的任何一個地方都是如此。畢竟,在學駕駛時,師傅就一直在強調“寧停三分,不搶一秒”的重要性,在強調“十次車禍九次快”的敬醒,在強調“安全出行、平安回家”的出行原則,更何況任何駕駛員的出行追求都是“平安”。因此,無論在任何時候,汽車駕駛員都會保持最大的專注以防止意外的發生,那怕是一丁點的刮擦。于是乎,不只是在斑馬線上會是車讓人,就是不在斑馬線上也會是車主動讓人,都會形成“你急你先走”的習慣。然而,蕓蕓眾生中也不乏那些“天下唯我獨先”的駕駛之輩和學藝不精之流,于是乎不守禮儀橫過馬路的行人常會被逼得手忙腳亂,避讓不及,甚至是發生意外。 當眾多兇險的意外事故發生時,當車輛在禮讓行人的同時,我們的行人是否也曾想過禮讓一下車輛呢?我們的行人是否也曾想過快速通過斑馬線呢? 隨便在網上瀏覽了一下,斑馬線上的亂象也還真是琳瑯滿目,花樣百出。行人斜插式進入斑馬線而被困路中央的、撞紅燈強行通過斑馬線的、在斑馬線上悠閑自得散步的、邊過斑馬線邊玩手機的、車人相爭釀車禍的比比皆是。當然,針對斑馬線亂象的整治建議和措施也很不少。陜西西安一78歲退休老教師在給車讓人點贊的同時,就認為行人對車讓人駕駛員最好的感謝就是“快步通過斑馬線”;浙江一中年婦女認為過斑馬線時要仔細觀看過往車輛的通行的情況,以確保快速通過斑馬線時始終是在人行綠燈亮起的時間內;有的則認為過斑馬線時最好是結對通過,以減少車讓人的時間;有的地方則采取了更具體的措施,裝備了阻止行人亂穿斑馬線的噴水霧設備、電子斑馬線等。 不管是亂象也好,還是提出整治亂象的措施也罷,其根本原因都在于斑馬線上的行為規范還不完全。這種規范,只有對“車讓人”的規定,而沒有對“行人也應快速通過”的要求,因此,也就沒有最終形成“行人快速通過斑馬線”的禮儀。當然,對于腳手不好的老人,對于因歷史原因造成沒有多少文化而出門較少的老人,對于不諳世事天真活潑的小孩,他們在斑馬線上亂一點,慢一點,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須理解的,車輛駕駛員必須耐心等候。然而,對于好腳好手、好身好體的正常人,在斑馬線上亂、漫,一點都不去自覺養成快速通過斑馬線的習慣,一點都不去理解駕駛員的感受,那就不對頭了,是要受全社會譴責的了。 快速通過斑馬線不僅是一種基本禮儀,而且還更應是一種修養。因為禮儀只是一種律已、敬人的行為規范,這種行為規范會因人的認識不同而在遵從上千差萬別。認識到位的人,會把它作為自己自覺的行動;認識不到位的人,甚至是沒有認識的人,也就不把它當回事,甚至是故意要造成混亂,于是斑馬線上的各種亂象也就應運而生了。有時為了讓想通過斑馬線的各方去遵從這種禮儀,還必須采取一些強制措施。 斑馬線上人車爭道的危險性不用我說,大家都是很清楚的,那就是“輕者傷、重者亡”。快速通過斑馬線的禮儀不是可有可無的,也不是可遵從可不遵從的,這種禮儀是大家必須自覺遵守的。而快速通過斑馬線要能化為大家的行動自覺,就更多的是要靠自身的修養了。也只有更多地通過自身修養,也才能努力把自身的出行素質提上去,才能最終在內心深處形成遵從快速通過斑馬線的規范和禮儀意識,也才能最終將這種意識外化為自己自覺的行動。也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保證斑馬線上通行秩序,更好地保障出行的安全。 愿大家都遵從快速通過斑馬線的禮儀規范吧!愿出行的朋友們更安全吧! 余國富 2020年10月27日 >>>更多美文:散文隨筆
FISF1515CEFE15EWFEF